秦皇岛落水被救女孩家属道歉,我想,这不是一
17岁的辽宁男孩韩兴博的生命定格在了2021年8月2日凌晨。
当看到3个女生在海里呼救时,我相信他是出于善良的本能,毫不犹豫地扎进了海里。
3个女生得救了,而他热血的生命在海水里已经彻底冰凉了。
今天一早,打开网页就看到了这个新闻——“ 秦皇岛落水被救女孩家属道歉 ”。
带着疑问,我打开了新闻,可以梳理整个事件如下:
-
8月2日凌晨4点20分左右,17岁的辽宁男孩韩兴博和朋友们在海岸游玩,突然听见有人大喊 “ 救命 ” !他们来不及脱掉外衣,迅速向海里游去。
-
韩兴博不顾一切地跳到海沟中,一个一个地把三个小姑娘向上推,另外几名小伙伴手拉手向外拽她们。最后,从唐山来秦皇岛旅游的三名小姑娘被成功获救,而韩兴博却一直没有回来。
-
经过26个小时的搜救寻找,直至8月3日早上6点25分,韩兴博的遗体被打捞上岸。
-
事后,三名被救女子对施救者家属态度冷漠,称不认识救人的男孩,还回复网友 “ 求他救了?” “ 不好意思,没求他,他没了也是活该。” 等让人寒心的言论,在网友中引起轩然大波。
-
近日,其中一名自称被救女生的哥哥在网上发布道歉声明,视频中感谢那个救人的男孩,也为女生的不当发言道歉,称其还在青春叛逆期,网上的舆论影响到了家人。因此,又在网上引起了一波冷嘲热讽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出现呢?
为什么这些超出常人道德规范的事情总在发生呢?
在这里,我想就我的理解稍微地分析一下,也许,好多事情就能想通了。
我只想试着用 “ 共情 ” 的方式,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被救的那个人,然后再去梳理一下这前前后后的心理过程。
起先,在得救之后肯定是惊魂未定的,一阵阵的后怕会让亲历者忽略周遭的一切。特别是对一个20来岁的女生来说,经历得太少,未知的才越可怕。
所以说,这个时候忘记感恩忘记道谢是情有可原的。但这个时候,女孩的家人去哪里了?
失而复得的心情难免是激动的,对于让他们重获生命的施救者,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表达感谢和感恩吗?这个在新闻中没有报道,我们也不得而知了。
我想,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,被救的女生心里肯定是慌了。一个无辜的生命,是因救她们而消失了。这是多大的罪责和恩情啊!?
这是怎么还,也还不了的恩情;这是怎么担,也担不下的 “ 罪责 ”。
于是,女生选择逃避、退缩,想将自己缩进 “ 龟壳 ” 里,来屏蔽周遭发生的一切。有可能,已经产生了应激心理反应。
个体在应付应激时,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、减轻内心不安,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,即自我心理防御反应。
心理防御机制有两种作用:积极作用,即能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;消极作用,即仅仅是一种“ 自我欺骗 ”,其实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。
当网友在表达对救人英雄的惋惜之时,她将 “ 过错 ” 无情地推到了救人一方,以期能够减少自己心中的 “ 愧疚 ”。
网友讨论得越来越凶,她的 “ 自我欺骗 ” 就会越深。当事人一味地推脱,以及出口不逊,网友就会越气愤,越讨论,从此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场面。
这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。在此也呼吁相关部门和机构,能够妥善安置,从中调和。
写下上面这些分析,我并不是想要为事件中的女孩发声。而是不想善良被辜负,人心被寒意渗透。
这可能也是我的一种 “ 自我欺骗 ” ,不愿看到也不愿相信,这社会上真有原生的 “ 恶魔 ”!
他们教会了男孩善良与勇敢,现在却要教会自己坚强地承受所失去的一切。
我无法想象这会是何种伤心欲绝,何等凄凉悲苦。我想,这才是应该被保护的人。
眼前的这一幕,远在天堂的17岁少年如果看到,他,会后悔吗?